中频炉电源的拓扑结构是其性能和效率的关键。
主要的拓扑结构包括串联谐振、并联谐振以及配套的半桥和全桥逆变器。
一、 基本谐振拓扑
感应加热的负载(感应线圈和炉料)通常是感性和电阻性的。为了实现高效的电能传输和软开关,电源通常采用谐振电路与负载配合。
串联谐振 (Series Resonant, SR)
- 电路结构: 谐振电容C与感应线圈L和等效负载电阻 Req 串联。负载 Req + jwL 串联了一个谐振电容 C。
- 特性:
- 在谐振频率附近,电路的阻抗最小,电流最大。
- 逆变器输出的电流是正弦波。
- 负载特性: 呈现电压源特性,输出电压与负载电流成正比。
- 控制: 主要通过调节频率(频率大于或略小于谐振频率)或占空比来控制输出功率。
- 对加热性能和效率的影响:
- 优势: 结构简单,功率器件易于实现零电流开关(ZCS),损耗较低,效率高。
- 应用:中功率、高频率应用较多,适合对加热电流平滑性要求较高的场合。
- 缺点: 负载变化(如炉料熔化过程中)会导致谐振频率偏移,需要宽范围的变频控制,控制相对复杂。
并联谐振 (Parallel Resonant, PR)
- 电路结构: 谐振电容 $C$ 与感应线圈 $L$ 和等效负载电阻 $R_{eq}$ 并联。
- 特性:
- 在谐振频率附近,电路的阻抗最大,电流最小(流入谐振回路的电流)。
- 逆变器输出的电压是方波或准方波。
- 负载特性: 呈现电流源特性,输出电流与负载电压成正比。
- 控制: 主要通过调节频率(频率小于或略小于谐振频率)或占空比来控制输出功率。
- 对加热性能和效率的影响:
- 优势: 并联谐振的等效阻抗较高,对输入直流母线电压的要求相对较低,适合高电压、大功率的场合。易于实现宽范围的负载适应性。
- 应用:大功率、中频(如传统的中频熔炼炉)应用较多。
- 缺点: 谐振电流在并联电容和感应线圈中循环,电流较大,可能对器件的耐流能力要求较高。逆变器功率器件通常实现零电压开关(ZVS),但实现难度和控制复杂度略高于串联谐振的ZCS。
二、 逆变器拓扑(功率级)
谐振电路需要由逆变器驱动,将直流电(通常由整流器提供)转换为高频交流电。主要的逆变器拓扑是半桥和全桥。
半桥逆变器 (Half-Bridge Inverter)
- 电路结构: 由两个功率开关管(如IGBT或MOSFET)和一个分压电容组组成。
- 优势:
- 元件数量少,成本较低。
- 控制简单,易于驱动。
- 适用于中、低功率场合。
- 劣势:
- 输出电压为直流母线电压的一半 ($\frac{V_{dc}}{2}$),输出功率受限。
- 需要使用大容量的分压电容,体积和成本增加。
全桥逆变器 (Full-Bridge Inverter)
- 电路结构: 由四个功率开关管组成H桥结构。
- 优势:
- 输出电压为直流母线电压 Vdc,功率容量大。
- 不需要大容量的分压电容,效率更高。
- 开关管电流应力相对较小,适用于大功率场合。
- 劣势:
- 元件数量加倍,成本较高。
- 控制和驱动电路相对复杂。
三、 拓扑组合及应用比较
在实际中,感应加热电源的拓扑结构是逆变器拓扑和谐振拓扑的组合。
| 组合拓扑 | 特点与应用 | 效率与性能 |
| 全桥串联谐振 (FB-SR) | 中高频、中大功率。电流波形好,易于ZCS。适用于精确温控的表面淬火、透热等。 | 效率高,控制较复杂(需变频)。 |
| 全桥并联谐振 (FB-PR) | 中频、大功率。最常见的中频熔炼炉拓扑。负载适应性强,输出特性稳定。 | 效率较高,电流应力较大,需要更好的驱动和保护。 |
| 半桥串联谐振 (HB-SR) | 高频、小功率。成本最低,结构最简单。适用于手持式或小型加热设备。 | 效率尚可,功率等级受限。 |
| 半桥并联谐振 (HB-PR) | 较少用于主流大功率中频炉。功率受限且不完全利用母线电压。 | 效率一般,应用场景较窄。 |
总结
- 功率等级:全桥优于半桥,适用于大功率中频炉。
- 效率和软开关:
- 串联谐振 (SR) 易于实现零电流开关 (ZCS),在低频损耗大、高频损耗小的场合效率很高。
- 并联谐振 (PR) 易于实现零电压开关 (ZVS),在大功率、高电压场合效率表现优秀。
- 加热性能:
- 串联谐振提供类正弦电流,波形质量高,适用于对加热均匀性和波形要求较高的场合。
- 并联谐振具有电流源特性,负载适应性好,适合于负载变化大的熔炼、保温等场合。
选择哪种拓扑结构,需要综合考虑加热功率、工作频率、负载变化范围、成本以及对加热工艺(如加热速度、温度均匀性)的要求。